新生兒黃疸

  • 2019/02/21
寶寶出生後,很多的功能尚未成熟,由於膽紅素累積在血液中,導致皮膚及黏膜出現黃色的狀況,稱為「新生兒黃疸」。體內膽紅素若過高(23-25mg/dl), 有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腦傷害。

兩類新生兒黃疸

一、生理性黃疸:足月產寶寶出生後4~7天達高峰,7天後逐漸消退。喝配方奶的寶寶,一般在二星期內黃疸會消失;餵食母奶者,黃疸有時會持續至1-2個月大時,但需在早期讓醫師評估是母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黃疸。
二、 非生理性黃疸:足月產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;膽紅素每天增加超過5mg/dL;足月新生兒膽紅素濃度超過15 mg/dL,屬非生理性黃疸。

常見的原因:
發生的原因不明;母子血型或RH因子不合;紅血球抗原不合;蠶豆症、頭皮下血腫、嚴重皮下出血、先天性肝膽等疾病。

出現的症狀:
寶寶眼睛的鞏膜、頭頸及驅幹的皮膚變黃,膽紅素太高時,有的會出現軟弱、嗜睡、吸吮力減弱、活力變差、嘔吐及厭食等症狀。嚴重時會出現四肢僵硬及抽搐等。

黃疸治療的方式:
1.照光治療:利用燈光照射皮膚,加速膽紅素的代謝,減輕黃疸
2.換血治療。
3.藥物治療。

居家照顧注意事項

1.寶寶兩星期內,每天抱至自然光線充足的地方,觀察黃疸情形, 如果膚色更黃,請帶回醫院就醫。
2.給予足夠的餵食。
3.黃疸期間,勿自行給予葡萄糖水、退胎水、或八寶粉使用。
4.在家自行照日光燈或用太陽光照射,是無法有效改善黃疸情形。
5.患有蠶豆症嬰兒,需避免接觸奈丸、紫藥水等。
6.膽紅素指數小於17mg/dl時,可繼續哺餵母乳並且照光治療。超過此數值時,請和醫師討論適合的哺餵方式。
7.新生兒大便成灰白色、或是腹部有腫塊時,應找醫師評估檢查。
8.父母協助寶寶就醫時,應主動告訴醫師,父母的血型(包括ABO和RH),家族中是否有溶血性疾病(如蠶豆症),及前一胎小孩是否有發生嚴重黃疸情形。
9.若寶寶的哥哥或姐姐曾有嚴重黃疸情形,母親在懷孕及生產時應告訴醫師。

喜歡這則文章嗎?立即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