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營養

  • 2019/02/21
孕婦的健康是嬰兒健康的基礎,如果孕婦營養不良,不僅危害胎兒,更會損害到自己本身的健康。

一、孕期營養的重要性
1. 維持母親正常的需要。
2. 供給胎兒發育的需要。
3. 供給子宮及胎盤的營養。
4. 為生產及哺乳的準備。
5. 減少生產合併症的發生。
6. 減少早產、流產及難產。
7. 預防妊娠毒血症。

二、孕期的體重變化
在整個懷孕過程,體重增加應在10-14公斤,也就是在懷孕1-3個月增加1-2公斤,懷孕4-6個月增加5-6公斤,懷孕7個月至生產增加4-6公斤。

三、孕期飲食原則
(一)懷孕初期(1-3個月)懷孕初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噁心、嘔吐等害喜現象,此時期以清淡飲食為主,熱量不須要增加,原則包括:
1. 澱粉類高醣飲食,此時可減緩噁心感;
2.飲食清淡,避免油炸、口味重的刺激性食物;
3.採少量多餐,如果症狀嚴重,可尋求醫師協助。

(二)懷孕中期(4-6個月)
此期每日增加300大卡的熱量,六大類飲食要均衡攝取,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及足量蔬菜水果的攝取,可適時補充孕婦專用的綜合維他命,補足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。

(三)懷孕後期(7個月之後)
胎兒體重迅速增加的時期,每日增加300大卡的熱量,應注意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,並多吃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,如:瘦肉、奶類、蛋類、黃豆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降低高油脂、高糖等高熱量食物之攝取。另外,可遵循醫師的指示補充鐵質,除了應付胎兒造血需要,同時因應生產時失血所需。

四、孕婦的特別營養需要
1.蛋白質:最好能有1/2~2/3的動物性蛋白質,如:牛奶、蛋、魚、雞、鴨、豬肉等,植物性蛋白則可自豆腐、豆腐干、豆漿等豆製品獲得。
2.礦物質:主要是鈣和鐵。鈣-若缺乏會使胎兒運用孕婦本身的鈣,而使孕婦骨骼及牙齒中的鈣減少,建議量:懷孕初期不增加,第二、三期每天必須增加500毫克,即每天須攝取到1100毫克的鈣質。所以建議每天2杯年牛奶,或多吃一些小魚乾、蝦米、藻類(如:髮菜、紫菜、海帶等)、蛤、牡蠣等等。鐵-若缺乏會引起孕婦貧血,及新生兒體內鐵質儲存減少,可多吃蛋黃、瘦肉、肉鬆、內臟類(肝、腎等)。
3.維生素:只要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取足夠,一般維生素的攝取即不缺乏,再多吃富含維生素A、C、D的深黃、紅、綠色蔬菜及水果即可。
4.如有特殊需要,可以依醫師指示服用孕婦專用營養劑。

六、懷孕期的飲食量

※活動量 (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)
低:主要從事輕度活動,如看書、看電腦,一天約1小時不激烈的動態活動,如步行、伸展操。
稍低:從事輕度勞動量的工作,如打電腦、做家事,一天約2小時不激烈的動態活動,如步行、站立乘車。
適度:從事中度勞動量的工作,如站立工作、農漁業,一天約1小時較強動態活動,如快走、爬樓梯。
高:從事重度勞動量的工作,如重物搬運、農忙工作期,或一天中有1小時激烈的動態活動,如游泳、登山。

七、孕期應減少或避免的食物
1.菸、酒應絕對避免。
2.咖啡與濃茶要避免。
3.不要吃太多含脂肪的食物,如:肥肉、油炸食物等。
4.鹽要比平時吃得少,含鹽較多的食物也要避免,如:醃肉、鹹蛋、火腿、鹹魚、鹹肉、豆腐乳等。
5.刺激性的佐料應避免,如:辣椒、沙茶醬等。
6.如果體重增加太快,水份、含糖飲料也應減少。

喜歡這則文章嗎?立即分享